沙丘2 Dune: Part Two (2024)

剧情简介

沙丘2》承接第一部剧情,讲述保罗·厄崔迪(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被帕迪沙皇帝和哈克南人联手灭族后,在厄拉科斯星球遇到弗雷曼女战士契妮(赞达亚 Zendaya 饰)以及加入弗雷曼人后展开的传奇旅程。保罗与让他家破人亡的阴谋家们开战,同时面临着一生所爱与已知宇宙命运的两难选择。

下文涉及电影关键剧情,以及《沙丘》系列小说的部分内容,请谨慎阅读。

注意本片由小说改编,原著情节并不能“补全”电影,但阅读沙丘有助于我们理解沙丘,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带来更多认识与思考。

香料

Power over spice is power over all. 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掌控了宇宙。

电影正片开始前,我们会听到一段神秘的萨多卡喉音,这个开场方式与前作电影保持一致。

第一部电影中,开头那段话讲的是:“梦是来自意识深处的信息”(Dreams are messages from the deep)。影片里保罗的梦境反复出现,他看见了未来的碎片,正是这些潜藏的意识指引着他走向沙丘,一步步成为命中注定的天选之子。

在第二部中,开场的声音翻译过来是“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掌控了宇宙”(Power over spice is power over all),可见本片的故事将围绕沙丘宇宙的重要资源“香料”,以及保罗与帝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那么香料为何如此重要?这就要追溯到影片未曾解释的一段历史:在故事开始的上万年前,一场反抗人工智能的战争爆发,人类最终惨胜AI,禁止了一切具备思考能力的智能科技。从那时起,人类便通过训练和服用香料等精神药物来发展自身能力(延寿、预知和操控等)。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发展依赖香料,全宇宙的精英都离不开香料。

门泰特(Mentat),指的是具备电脑运算能力的人类。第一部电影中,总在说话前翻白眼的两个角色:厄崔迪家族的杜菲·哈瓦特和哈克南家族的彼得·德伏,都是门泰特。他们通过吸食香料和心智训练,锻炼出高强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杜菲·哈瓦特(左) & 彼得·德伏(右)

贝尼·杰瑟里特(Bene Gesserit),沙丘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姐妹会组织。她们经过身体和心智训练获得超人类的能力,包括能操控他人的“音言”、控制生育性别、转化毒药等等,这些技能同样需要香料的加持。

宇航公会的领航员(Navigator),负责掌控星际远航技术。他们高度依赖香料,在拥有超越常人的计算能力和预知能力的同时,外貌已经变异得不成人形。

没有香料,姐妹会不能实施对人类的观察和控制;没有香料,宇航员不可能穿越太空;没有香料,数亿对它成瘾的帝国公民就会死去;没有香料,保罗·穆阿迪布也不可能预知未来。

所以,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掌控了宇宙。

伊勒琅公主

正片开始后,伊勒琅公主(Irulan)的声音响起,如记录历史一样细述哈克南对厄崔迪残酷屠杀的结果。在第一部《沙丘》小说中,作者赫伯特在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都会引用一段伊勒琅公主编著的文字,交代该阶段主人公的相关事迹与背景,这让作者所创造的宇宙更有故事性和史诗感。

从小说中公主的著作可以看出,伊勒琅不仅有着非凡的文学造诣,更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题几乎都是关于保罗生平的,这也侧面印证了深宫的生活是多么寂寞空虚。

电影中,保罗向沙达姆四世提出与公主联姻,公主的反应颇为冷静,显然已经坦然接受现实。

而在小说里,伊勒琅面对保罗的强娶豪夺时,甚至还主动劝说父王。

“你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女儿。我们还有其它办法……” “可这里出现了适合当你女婿的人。”她说。

作为姐妹会的一员,想必公主早已预料到这一刻,这个安排恰好符合自己的使命。

正如老真言师所说:“我们不会依靠希望,我们制定计划”。小说里明确指出了女巫和皇帝最初的协议,正是把一位贝尼·杰瑟里特推上皇帝的宝座,而伊勒琅便是她们的候选人。

1984年电影版伊勒琅公主

契妮

影片对契妮(Chani)这个角色的改编程度较大,她不再是小说里甘心接受命运、默默陪伴保罗打拼的爱人,而是勇于对抗封建迷信、心系族人命运的独立女性。

电影中保罗喝下毒药假死后,契妮与杰西卡大吵了一架,她清楚知道这是他们为了制造神迹所做的一场戏。即便她屈服于音言的控制,配合了这场演出,但她和保罗的关系已经产生了难以修复的裂痕,而那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息的婆媳矛盾就更不用说了。

小说里,保罗是为了获得更强大的能力才主动去喝生命之水的,而且杰西卡不知道这是他昏迷的原因。契妮赶到现场后,并没有与杰西卡发生冲突,反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在那一刻变得更为亲密。

契妮伸出手去,紧握住杰西卡的手,而对方也紧紧握住她的手,握的那么紧,几乎让人感到疼痛。

契妮这个举动与电影未拍出的一段情节息息相关,那就是保罗与契妮在此之前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但孩子不幸在哈克南人的进攻下夭折了。所以在保罗生命垂危之际,契妮意识到杰西卡曾经历过类似的时刻(爱人受到死亡威胁),而且将要面对自己受过的磨难(儿子亡故),两人便理解了彼此。

电影中,保罗提出要娶公主时,契妮气得就像愤怒的公牛,最后骑上沙虫独自离去。

小说里契妮的态度却十分卑微,竟然问保罗:“要我离开吗”。为了挽留爱人,保罗不得不化身霸道总裁,说起了情话:

她刚要回答,保罗却伸出一根手指搭在她的嘴唇上,不让她开口。“束缚我们的纽带再也不会松脱。”

杰西卡夫人深知这场政治婚姻对契妮不公平,因此质问保罗如何弥补契妮,契妮却什么都不想要。

“我不要封号,”契妮低声道,“什么都不要。求你了。”

面对契妮的哀求,保罗想起了他们逝去的儿子,对爱人作出了信守一生的承诺:

“那个公主除了名分之外,什么也不会得到。不会有我的孩子,不会得到我的爱抚,不会拥有我温柔的目光,更不会有片刻温存。”

杰西卡适时加入劝导,对早已认可的儿媳说出了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句台词:

“历史将会把我们称作妻子。”

厄莉娅

如果你没有被提前剧透,相信会在看到保罗妹妹厄莉娅(Alia)时感到惊喜,几分钟的戏份实在看不够。

小说中,厄莉娅早在保罗发起事变之前就出生了。由于杰西卡在怀孕期间喝了生命之水,厄莉娅从一出生便拥有成熟的意识能力,以及母亲的所有记忆和智慧。

在第一部小说里,厄莉娅被帝国军队俘虏,被带到沙达姆四世和哈克南男爵面前。尽管她的年龄只有四岁,但面对一屋子的仇人,厄莉娅当场开挂slay全场。

先是对男爵进行人身攻击:

“模样不怎么样嘛。一个吓坏了的胖老头儿,身体虚弱到家了,要是没有浮空器,连自己的身体都支撑不起来。”

在皇帝批评男爵时,厄莉娅不仅教皇帝做事,还直呼皇帝本名:

“让他更害怕些,沙达姆。我本来不应该高兴的,但我实在忍不住。”

更毫不客气地嘲讽圣母:

“胡说八道,老太婆。你根本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还是像个傻子一样喋喋不休。”

这里透露一个惊天大瓜,圣母盖乌斯·海伦·莫希阿姆和哈克南男爵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杰西卡,所以上文中厄莉娅痛骂的两个人,其实是她的外公和外婆。

电影版二人不一定有这个关系

小说中,最后杀死哈克南男爵的正是厄莉娅。这个四岁女孩一边说着“对不起,外公”,一边毫无留情地用戈姆刺扎向对方。男爵固然可恨,但厄莉娅的行为更让人不寒而栗。(这段情节在1984年电影版有体现)

影片里,厄莉娅在保罗的梦境中对哥哥表达了深切的爱("I love you"),而在小说里她也说过一样的话,不过是对保姆说的。

“还有哪个婴儿能像她那样,对保姆所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哈拉,我爱你’?”

厄莉娅在后续的故事中相当重要,这个角色定会在第三部电影中大放异彩,本文就不作剧透了。

菲德-罗萨

菲德-罗萨(Feyd-Rautha)是影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变态反派,凶狠毒辣有手段,战斗力与保罗有得一拼。

小说里提到,菲德是胖男爵最钟爱的侄子,也是他唯一指定的继承人。在打败厄崔迪家族并夺回厄拉科斯后,男爵派遣野兽拉班管理香料开采业务,示意他尽情压榨劳动人民,目的是故意为了让群众对他恨之入骨。等到时机成熟,菲德-罗萨闪亮登场拯救苍生,成为万民景仰的英雄,继而巩固哈克南对厄拉科斯的统治。

电影中,菲德在竞技场上的角斗表演与小说里略有不同,也让菲德的能力设定有了天渊之别。

小说中同样交代了奴隶会被提前下药(实际上没有),不同的是哈克南人还准备了更周全的后备方案:一是在奴隶的潜意识中灌输关键词,只要念出这个词身体就会麻痹不动。二是在刀上抹毒药(依照规则只有一把刀有毒,但菲德在另一把刀上也涂上毒药)。

然而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菲德从一开始洋洋得意占尽上风,到后来技不如人差点被杀死,最后只能靠作弊手段才得以获胜。尽管这段情节表现了菲德骁勇善战的特点,但也暴露出他容易骄傲自满的个性,而且长期通过暗箱操作战胜对手,没有经历过真正公平的战斗,使得他与保罗最终的决斗结果显得毫无悬念。

影片最后的对决中,菲德面对保罗始终占有优势,但小说里却是保罗一方具备必杀的绝招:玛戈夫人提前植入的密语口令,也就是菲德在竞技场上对付奴隶的昏招。当然狡猾的哈克南人也不会全无准备,比如菲德的刀上就抹有毒药,他身上的装备也藏有毒针。

小说中,菲德就像一个蹦蹦跳跳的小丑,不停说着挑衅的话试图激怒保罗,全然不相信反派死于话多的定律。保罗则一直沉默不语,冷静分析对手的动作,化解了每一次进攻。尽管保罗不愿意使用口令取胜,但最后却用一句“我不会说的”把对方给愣住,最后成功反杀,用匕首刺穿了菲德的下巴。

玛戈夫人

小说里玛戈夫人(Margot Fenring)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身为贝尼·杰瑟里特,她的主要使命是保证育种计划的进行。玛戈不在意自己站在哪一个阵营,只要最终结果符合姐妹会的利益。

电影里没有透露玛戈的另一个身份——芬伦伯爵的妻子。芬伦伯爵是姐妹会育种计划中几乎成功的作品,但不幸他天生是个阉人,没能被培养为魁萨茨·哈德拉克。保罗第一次见到芬伦时感到了害怕,因为芬伦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保罗从未在幻象见过他。

芬伦的武力和智慧都不在保罗之下,他曾亲手杀掉老皇帝埃尔鲁德·科里诺九世,并帮助沙达姆四世登上皇位。

小说里,皇帝命令芬伦杀死保罗,但芬伦经过一番审时度势后,拒绝了皇帝的要求。

他飞快地盘算了一下,大致算了算自己比保罗占优的地方:他善于在年轻人面前把自己伪装起来,总是行为诡秘,没人能看穿他的心思。

后来芬伦确实等到了暗杀保罗的时机,但最终还是敌不过主角光环。计划失败后,他被流放到监狱星球,与老婆玛戈、好基友沙达姆共度余生。

厄崔迪家族

保罗重遇哥尼·哈莱克(Gurney Halleck)时,提到自己认出了哥尼的脚步声。这个细节呼应了第一部电影,哥尼告诫保罗不要背对着门,而保罗辩解说他能认出哥尼的脚步声。

小说里,由于哈克南的阴谋,厄崔迪的家臣们都怀疑家族的奸细是杰西卡夫人,哥尼也不例外。因此当哥尼再一次见到杰西卡时,便举刀想要杀死她,最后保罗透过一番肺腑之言才让哥尼心悦诚服。此处保罗说的话非常动人,值得分享一下:

“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可怕的时刻,”保罗说,“就是发现他的父母只是普通的人,分享着一种他永远无从参与的爱。它既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领悟,明白世界分为彼此,而我们总是孤身一人。……我母亲不是叛徒,哥尼。”

遭遇过母亲差点被杀的危急关头,保罗意识到自己的预知能力还没到家,于是才决定冒险喝下毒药,把自己的潜能逼出来,无限接近救世主。

小说里,当菲德-罗萨提出决斗时,痛恨哈克南的哥尼主动请缨出战,保罗费了不少嘴舌才劝服哥尼放弃。此处有一个喜剧细节,哥尼情绪激动大骂菲德是一头哈克南畜生,但他不知道自己的主子其实也拥有哈克南血统,保罗听了只好暗暗地说:

“不过,这家伙长得倒像个人样,哥尼,马马虎虎可以把他算个人。”

影片里,保罗战胜菲德的技巧是哥尼教会他的。在第一部电影中,保罗接受了哥尼的格斗训练,最后保罗把刀架在哥尼的脖子上,以为胜负已分,但实际上哥尼早已把刀对准了保罗的心脏。

厄崔迪家族的另一位忠心家臣杜菲·哈瓦特没有出现在第二部正片中。而在小说里,杜菲被哈克南男爵俘虏,成为了对方的军师,但他的心始终都是向着厄崔迪的。

保罗与杜菲·哈瓦特在多年后重遇,虽然哈瓦特此时身在皇帝的阵营,但两人依然像多年的朋友一样,说起了叙旧的话。关于背对门的教诲再一次被保罗提及,但在历尽磨难以后杜菲对这句话也有了新的体会。

“杜菲,老朋友,”保罗开口说,“你看到了,我没背对着门坐。” “可宇宙中到处都有门。”哈瓦特说。

杜菲受皇帝的指使刺杀保罗,但在最后时刻自愿把毒针刺向自己,为服务三代的厄崔迪家族献出了生命,也终于得到了迟来的救赎。

“痛吗,老朋友?”保罗问。 “痛,我的公爵,”哈瓦特承认说,“但快乐更甚于痛苦。”

最后说回主人公,电影和小说中保罗都预见了战争的发生,而且一直想要避免战争导致宇宙生灵的涂炭,可是在家族血仇、敌人进逼、族人簇拥等等因素之下,他却在一步步成为自己不愿意成为的人。

保罗看得出,自己的任何努力都将毫无用处,丝毫无法改变未来。他曾经想过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对抗战争的阴影。然而,战争还是会来的。即使没有他,他的军团也还是会愤怒地冲出厄拉科斯。他们只需要一个传奇,而他已经成为这个传奇的核心。

在决定出战菲德-罗萨的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他被历史的洪流推动着,命运已经由不得他自己了。

这就是高潮了。保罗想,从这里开始,如拨云见日般,未来之门将重新开启,把这一切变成荣耀的开端,坚定不移地把未来引向战争。如果我战死在这儿,他们会说我牺牲自己救赎大众,我的灵魂将领导他们继续向前;而如果我活下来了,他们就会说:穆阿迪布战无不胜。

作者在第二部小说《沙丘:救世主》的开篇就告诉读者,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屠龙少年最终成为了恶龙,保罗将从英雄的神坛跌落。

或许接下来电影会有不同的改编,很期待导演牛蛙将如何处理保罗传奇故事的终章。